服务热线:400-100-636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百禾现代农业 > 农业知识 >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微信扫一扫,欢迎咨询!

农业知识

陆建德读《袁同礼年谱长编》|“为学术的热诚
发布日期:2025-05-09 15:39 作者:百禾 浏览数:
字体:          


  袁同礼是年间担任具体馆务的国立北平藏书楼副馆长,馆长之职正在蔡元培归天后由他继任,他还兼过西南联大藏书楼馆长,持久担任中华藏书楼协会的施行委员会。正在二十余年里,袁同礼开办中、英文《图书季刊》,影印珍稀古籍善本,操纵各类渠道积极扩大馆藏,正在南京成立工程参考藏书楼,组织各类地域性和藏书楼协会的勾当并加强国际交换,对那段期间中国藏书楼事业的贡献能够说无人可及。诚然,调查五大臣之一、两江总督端方起首成立公共藏书楼并请缪荃孙(1844-1919)筹建江南藏书楼、出任总办,功莫大焉。缪荃孙稍后又于1909年开办国度藏书楼的前身京师藏书楼并任正监视,可是实正为国立北平藏书楼奠基其国内地位的馆长仍是接管了现代新式教育和藏书楼学专业锻炼的袁同礼。钱存训称“正在现代中国藏书楼事业成长的过程中,袁同礼(守和)先生是一位怨声载道、众叛亲离的人物”(钱存训著《工具文化交换论丛》,商务印书馆,2009年,页237),这是得当的评价。2010年国度藏书楼召开“袁同礼留念座谈会”,同时出书了《袁同礼文集》《袁同礼著书目汇编》和《袁同礼留念文集》(收有李文洁《袁同礼年谱简编(1895-1949)》)。袁同礼从1949年岁首年月赴美曲至1965年病逝,无法取国内连结一般联系,可是他非但没有中缀藏书楼的工做,还正在文献目次学上做出令人钦佩的庞大贡献。现正在取袁同礼相关的论文曾经良多,可是学界火急但愿更全面地领会这位现代藏书楼事业的奠定者。雷强撰写的《袁同礼年谱长编》初次披露了袁家收藏的大量手札,操纵了浩繁海外档案,所编录的事项根基完整反映了袁同礼的生平事迹。它涉及中国现代藏书楼学以及文物考古、欧美汉学等多个范畴,必将遭到普遍的关心。中国现代的藏书楼事业是正在国际交往的大布景下成长起来的。晚清爽政后期,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藏书楼以东渐的潮水为帮力,正正在中国悄然呈现。美国女布道士韦棣华(Mary E。 Wood,1861-1931)1899年来华,不久就投身中国现代化转型期的文教事业,她先正在武昌昙华林文华学检阅校对览室根本上扩建馆舍,1910年创设向社会的文华公书林(Boone Library),编目采用《杜威十进分类法》,这是中国第一家公共藏书楼。1921年她又开办武昌文华藏书楼学专科学校(Boone Library School,院系调整时并入武汉大学),使之成为我国现代藏书楼事业的沉镇,哈佛燕京学社藏书楼首任馆长裘就是该校结业生,而以韦棣华定名的基金会至今仍通过中国藏书楼学会向藏书楼学谍报学专业的学生供给学金。恰是因为包罗韦棣华正在内的一些美国朋友的,美国将庚子赔款余款退还中国(赔款部门已退还,用于设立逛美肄业馆,即大学的前身)。1924年9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正在成立,担任办理并安排美国退还的部门庚子赔款。中基会惠及面很广,最令人注目的一个项目是扩张藏书楼,这一决定也正在苦于的教育界激发了一些不很令人高兴的言论(详见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鲁迅全集》第3卷,人平易近文学出书社,2005年,页197-209;此文做于1926年1月3日)。年间中国的文教事业得益于中基会甚多,可惜迄今为止中国粹界似未有专著问世(中基会正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迁台,但董事会年会常正在美国召开。胡适多年参取中基会的工做,曾任董事长)。1931年6月25日,国立北平藏书楼举行新厦(即现正在的文津街国度藏书楼古籍馆)落成仪式,取会人士对将来充满等候。宾客纷纷正在馆前大院新立的石碑前驻脚,碑上雕刻了蔡元培所撰《国立北平藏书楼记》(钱玄同书写),论述该馆缘起和沿革。这栋巨厦附设发电机房,规模其时正在亚洲的藏书楼中居于第一,从设想到建制,资金全数来自中基会。蔡元培以国立北平藏书楼馆长的身份正在盛典告开办颠末,继而由蒋梦麟等人代表致辞、,最初致答词的是担任日常馆务的副馆长袁同礼。此时袁同礼年仅三十六岁,已正在全国的藏书楼界确立了杰出的声誉。收入《袁同礼文集》的第一篇文章《国立北平藏书楼之》就是他正在那次落成仪式上的致辞。他说,平易近智之通塞,取其藏书楼事业之盛衰相为;平馆新厦落成,“其志正在成为中国文化之宝库,做中外学术之沉镇,使受学之士,不雅摩有所,以一洗往日艰閟之风”。“艰閟之风”四个字,是对保守私人藏书楼的委婉。平馆是国际合做的结晶,它将努力于国际交换:“中外大通,学术界亦不闭关自守,……吾人深愿以此通中外图书之邮,为文化交通之介。”(国度藏书楼编《袁同礼文集》,国度藏书楼出书社,2010年,第3页)这部《年谱》中收无数以百计的袁同礼取国际同业特别是美国藏书楼界以及几个出名基金会人士的英文交往信件,它们都是他正在极力“通中外图书之邮”的。袁同礼的这种能力是以往京师藏书楼馆长缪荃孙、江瀚等学界耆宿所不具备的。1931年9月2日,袁同礼以国立北平藏书楼施行馆长身份向美国藏书楼馆长赫伯特·普特南(Herbert Putnam)补寄新馆舍开馆典礼之英文请柬平馆新楼落成前一个多月,蔡元培撰《韦棣华来华办事三十年留念》一文,特地指出新型的藏书楼应以供给公共办事为目标:我国人本性,最喜聚书,自汉之“天禄”,隋之“不雅文”,曲至清之所谓“四库”,以帝王之力,广搜秘笈,起首倡导,士医生闻风兴起,……明清之际,尤为显著。……惟此等藏书,皆为贵族所专有,仅绝少数人始得阅读。又办理之法不良,而保守之力无限,卒之或付劫灰,或致流散,深为可惜。至于为布衣谋便当而设藏书楼,则比来数十年学制改革当前始有之。而韦密斯之开办公书林,得当当时。以多量之热心,做相当之帮力,购买中外册本,部居别离,光耀秩然,招引不雅众,予以阅读便当及激励其乐趣。又以藏书楼为特地之学,设科讲习,远道之来请益者日众。此其裨补学界,有潜滋暗帮之功,正吾人所当感激者。(高平叔撰著《蔡元培年谱长编》第3卷,人平易近教育出书社,1998年,页523;韦棣华其时是藏书楼界的表率,为留念她来华三十周年,袁同礼取任鸿隽、周诒春于1930年4月22日配合倡议募捐,见《年谱》)明显,平馆该当以更大的规模、正在更高的条理上“裨补学界”。平馆英文名The National Library of Peiping,因为有中基会资金保障,藏书楼界对它寄予厚望也是势所必然的。南京国平易近成立后筹设地方藏书楼(由蒋复璁任馆长),抗和复员后有几年经费稍多于平馆,可是北平允在文化上的地位非南京可比,平馆又承继了京师藏书楼的馆藏,正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地位无可置疑。平馆既然以中基会为后援,天然取美国藏书楼界的联系也出格慎密。五四活动前后,因为韦棣华的赞帮取保举,或受她的影响,我国有志于藏书楼事业的青年才俊如沈祖荣(1883-1977)、戴志骞(1888-1963)和洪有丰(1892-1963)都是去美国留学,袁同礼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北大预科结业后,他应教务从任王文显之邀任英文兼图书帮理,一度代办署理藏书楼馆务,1920年赴美留学。袁同礼是新文化活动的参取者,五四一代的精英。他编《周刊》,参取创立少年中国粹会,曾邀请归国不久的胡适加入学校白话文学研究会的勾当,又正在学校藏书楼代售《新潮》和中国科学社编纂的《科学通论》。他交友各类人物,倾听各类声音。1918年7月30日,上海大学结业后到当英文教员的孟宪承正在信上流显露担心:“《新青年》正在南方销颇好,未来正在文学中必成一绝大无疑。惟数先生骂人皆极利落索性,不愿容纳丝毫者之思惟看法,以视西洋大学者之风度,似尚不逮耳。”五四事后,傅斯年很快认识到必需厚积实力。他经测验获山东官费留学资历,即将赴英,这些文字出自他1919年8月26日致袁同礼的:自从五四活动当前,中国的新动机大见发露,顿使人怯气十倍。不外看看过去的各般动机,都是结个不熟的果子,便落了。所以我所盼愿的,仍是思惟界厚蓄实力,不轻。学生的sociability[按:好寒暄、合群,下文方括弧内均为笔者按语]实正在是中国的一种好原素,若再往精湛透辟上做上几步便可为学界之冠。你是的人员,又曾是大学[北大]的学生。若把大学的输进,或者“后来居上而青于蓝”了。——这是你的义务。……当前当发奋读书,从学问上的abc,一步一步做起!我回忆以前,颇有些对你抱愧的处所,可是终究是最好的伴侣,但愿当前上不时会通!袁同礼该当深有同感。对他来说,“从学问上的abc,一步一步做起”就意味着尽职学好藏书楼的营业。袁同礼留美时间并不长,可是他勤走勤看好学(回国借道欧洲),加入各类藏书楼协会的会议,广交伴侣,并且亲近寄望国内动静。这时他就显示出极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傅斯年正在信上用sociability一词夸的学生,其实这是袁同礼典型的特点。袁同礼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逛美曾经展露了善交友的特长。从拜访正正在美国巡回的泰戈尔,邀请他访华,到拜候美国藏书楼,促成该馆向北大寄赠书目卡片等一系列勾当莫不表现了他“学术界亦不闭关自守”的。1922年9月3日,他从致信蔡元培,缕述档案拾掇的全数流程,此中包罗档案的去取、分类、编目、索引和拆订修补。他正在美读到沪报的一则动静,汗青博物馆所存清代内阁档案已拨归北大,当即向蔡元培进言。他指出,中国保守图书以经史子集分类,正在东渐的大布景下,藏书楼扶植必需博采众长,考虑合适的分类法,从而构成本人的特色。编目亟需:“宜用3×5寸之纸片。我国编目,往往用红格本,笨拙极矣。亟须采纸片式之目次(Card catalogue),俾先后部次,随时便于更动。”至于目次格局,“大致可参照美国藏书楼协会编定之条例(A。 L。 A。 Catalogue rules),稍予变通”。古籍的索引,“必需采互注之法[即英文的cross reference],以便考核”。正在组织架构、人员分工和工做流程诸方面,他也提出切实可行的。最初他写道:查文明,各设有档案局,关于史料之片纸只字,靡不罗而庋之。……我国历代储藏,图书尚无妥帖之法,遑论档案。史迹之湮亡,云胡可量。今幸有清内阁档案拨归北大拾掇,深于拾掇方式,稍予沉视,阅览法则,亦须妥为厘订。一俟入于轨道,宜采英国制设立档案局。此取文献之考据,学术之前进,影响甚巨,皆赖先生之硕画鸿筹,始能无望于成焉。1921级、22级纽约州立藏书楼学校取教员合影,第一排左三为袁同礼先生(袁同礼家人授权力用)蔡元培此时已大要认识到,袁同礼回国后堪当沉担。从郑天挺为《明末农人起义史料》(大学文科研究所编纂,1952年)写的长序(做于1951年)来看,北大的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拾掇会(后改明清史料拾掇会)1922年7月2日就发布了拾掇打算,袁同礼回后参取这些档案的拾掇也是题中应有之事。郑天挺正在序末提及的人士中,就有他的名字。以袁同礼的尺度,这部史料的编纂仍是留下诸多可惜。北平藏书楼新厦落成仪式举行后不久就发生“九一八事务”,从此华北政局不宁,故宫博物院古物南运,平馆的善本若何平安转移,天然也提上日程。《年谱》中良多篇幅涉及善本拆箱南迁的复杂过程。钱存训的《北平藏书楼善本古籍运美迁台颠末》一文(钱存训著《工具文化交换论丛》,商务印书馆,2009年,页64-75)对此有较为精要的论述,可是远不及《年谱》中的记录详备,好比和教育部的立场、费用问题均告阙如。好正在《年谱》从相关各方汇集到了更多档案史料,譬如学界鲜有人涉猎的詹森(Nelson T。 Johnson,1887-1954)大使档案,正在此不得不奖饰雷强的眼界和。这批古籍冠以美国藏书楼新购图书之名,自1941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分批从上海运出,辗转送往美国大学伯克利分校、藏书楼,1942年春正在胡适的协调下全数归于后者代存。平馆善本南迁及运美是平馆正在抗和期间保留中国文化典籍的主要事务,袁同礼先生做为次要规画者和实施者之一,其刚毅和勇敢让人钦佩。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藏书楼东方部次要馆员合影,左一为王沉平易近、左四吴光清、左五为恒慕义、左六为房兆楹郑振铎先生颁发于1937年的文章《失》里说到小我藏书的丧失,不由感慨:“北平藏书楼的所藏,甚至大学藏书楼,大学藏书楼,甚至无数私人的宝藏之图籍还不是全都沦亡了么?”(郑振铎著《西谛书线)可是和事乱象的演进标的目的,也往往正在预料之外。1945年11月12日,袁同礼由上海飞抵北平,做为代表领受北大藏书楼并代任馆长。北大藏书楼正在沦亡期间图书非但并无散失,反而以四十万元之价购得李盛铎藏书,大大丰硕了馆藏。第二天他召集平馆全体馆员训线日呈教育部文:二十七年蒲月三十一日经伪新平易近会提去出书品及俄文册本一部份,除已函达北平市市党部请予清理偿还外,其他留平之善本图籍、《四库全书》及通俗文图书均幸无残佚毁损,房舍器物亦尚无缺。这是幸运的,《年谱》中也不乏书厄。1941年岁尾,日军占领全境,不久摩罗街书摊呈现大量图书,据中文大学马鉴档案,1942年2月10日袁同礼赴马鉴宅,“奉告摩罗街书摊情况,后二人同往该处,见各摊陈列之书均系乱时自官署、现普黄历以分量平沽,善本则散见于各摊,极难配全,且索价甚昂”。这些“”乘乱掠夺,雷同的倒霉事务正在抗和期间并不鲜见。袁同礼取年轻一代的藏书楼学学者、目次学家王沉平易近(字有三,1903-1975)的通信最为动人。敦煌学正在袁同礼心目中地位极高,向达(字觉明,1900-1966)和王沉平易近正在伦敦和巴黎拾掇敦煌文书,也是受平馆的委托拍微缩,王沉平易近更是不时向袁同礼报告请示本人的工做进展和设法(近年来英法俄等国所藏敦煌文献连续由上海古籍出书社刊布,此时此刻,更应纪念王沉平易近和向达两位敦煌学)。他后来赴美,正在海外糊口十三年,1947年归国时内和曾经迸发。1948年12月21日,袁同礼取梅贻琦、李书华、杨武之(杨振宁之父)等人飞南京,离平前请王沉平易近代办署理馆务。王沉平易近屡以长信告“愁怅失眠”,此时北平曾经被围,“北大存粮,尚够两个半月之用”。和平解放,对爱护故都古建建的人士来说,也让安(马衡、袁同礼、胡适、谷锺秀和梁思成正在1948年3月28日呈文,呼吁文物建建)。1949年2月20日,平馆驻沪处事处的馥写信告以货泉贬值的,然后说:“之下,只祈求早日解放也。”上海藏书楼1952年7月开馆,馥任馆长。1949年至1951年,藏书楼馆政废弛,王沉平易近、赵万里、毕树棠等人写信劝袁同礼早做归计,可是袁同礼做出了他本人的判断,留正在美国,先后办事于斯坦福研究核心的胡佛研究所和藏书楼,继续小我的学术事业。过了一两年,海外通信办事中缀。1954年9月10日,袁同礼为正正在大学写博士论文的钱存训供给新的秦汉书史线索,通信中一段语气沉沉:一九五一年长沙挖掘系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掌管,一九五二年蒲月至一九五三年四月则由湖南文化办理委员会掌管,其时挖掘596坟墓,雇用一批职业盗墓人,处置于粗率的挖掘,因未采用科学方式,致使汗青文化遭到(见一九五三年二月四日《日报》)。两机关之挖掘演讲迄未出书,但内中关于秦汉书史之材料甚多。吾兄可函托森玉、西谛两兄设法汇集(西谛任文化部副部长)。弟曾函询王有三及曾昭燏(南京博物院院长)、贺长群(南京藏书楼馆长)、向达诸人,均无复音,想由寄信到英亦不易也。说到挖掘之粗率,值得一提的是,袁同礼1936年夏末赴洛阳等地调查,并于10月14日撰写一份演讲,此中提及:“近十余年来,出土古物以铜器、陶器为大,土着土偶以大利所正在,私行盗掘者几成一种职业,并发现一种铁锥,专做为探试地层之用。……查洛阳盗墓无月无之,而以秋冬为尤甚。盖当地农夫多有盗墓者,秋收后禾苗尽去,不致妨碍农做物也。”洛阳城南的龙门石窟始于后魏,可是调查时“千佛洞,全数佛头无一幸免。……二十二年,钱王倬著《洛阳名胜记》,各洞佛像尚多完整,今则满目疮痍,盖被毁程度以近三年为最烈也”。年间程度之低下,由此可见。《年谱》中胡适的名字呈现最为屡次。胡适考据《水经注》(为戴震),经常请袁同礼代查材料。一直关心着所出新书和情况。1953年3月袁同礼寄胡适《明代农人史料》(该当是《明末农人起义史料》,郑天挺、孙钺等编纂,书店,1952年)和《傀儡戏考原》(孙楷第著)。胡适5月7日复信,他想到的并不限于李自成:大要明末的“流寇”不是完全没无意识的。我正在一部清初小说《豆棚闲话》里发觉一首“流寇”军中风行的“西调”:这是很无力量的呼叫招呼。其实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几多总带一点性质。罗思华的自传里说白莲教原名“百连”,即“连续十,十连百”之意。可见十八世纪的“教匪”也是有组织的一种活动,倒霉史料毁的太清洁,我们竟不克不及考知十七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初年的“白莲教”的信史了。(胡适信中所引“西调”取上海古籍出书社1983年出书的《豆棚闲线日,胡适覆袁同礼函之首页胡适必定记得发生正在1944年(甲申三百年)的论争,近十年时间过去了,他仍然否决,可是他对汗青事务的理解不是原封不动的。这也是一种的,即对本人能否准确不那么自傲的,天然也是一种极力从别人视角察看世态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从美国,势必取正在中国内部是有所分歧的。《年谱》中这段期间的诸多记述会让我们发生异常的感受,也很多一种或数种视角有益于加深对本身汗青历程的认知。五十年代中期胡适,而袁同礼组织规画了《庆贺胡适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上、下册,1956年12月和1957年5月做为史语所集刊系列出书。这是一种反向的互动,而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前,胡适再度成为抢手话题。季羡林正在做于九十年代末的《坐正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中表达的并不纯粹属于他小我。《年谱》中能够摘引的内容实正在太多,有心的读者自可发觉无数现现代文史方面的瑰宝。“卢沟桥事情”后各大学往内地迁移,线时常姑且改变,如西南联大师生从沿海地域赴云南,本来能够从乘船到越南海防,坐法国人建的窄轨火车中转蒙自或昆明,可是正在1940年6月和1941年9月,龙云奉地方之命炸毁滇越线上的河口大桥、白寨大桥和地道,以防日军操纵,于是从海防北上云南的通道中缀。近二三十年来,抗和时大学弦歌不辍的故事很受欢送,可是对办学的细节,大师不甚了了。其时西南联大等国立、私立大学所需的册本和尝试仪器,大都是正在印度通过英国机构采办的。二和期间的印度并未被日本全数占领,英国的殖平易近机械取盟军的批示系统无效合做,仍然运转。滇缅公、中美合做的中印公(也称史迪威公)的建筑以及驼峰航路的斥地是抗和史中伟大的一章,无数物资给大后方输入抵当的能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袁同礼掌管的平馆曾帮帮过费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1991)和顾立雅(Herrlee G。 Creel,1905-1994)等人,取美国汉学界友谊深挚。1942年岁尾到1943年春,袁同礼取来华查询拜访的费正清配合撰写“中美文化关系备忘录”,拟赞帮中国粹者,他们还正在蒋廷黻家开会会商救帮中国粹者的具体实施方案。我们的抗和回忆还需要这部《年谱》中相关的材料来充分。1948年下半年,平津国立各院校长每个月都举行谈线日还出席由胡适和梅贻琦为召集人的平津唐东北等地国立十七院校长谈线日取梅贻琦、李书华等人飞南京。从此之后,这一配合体很快就因时局的成长而,“南渡北归”,不相往来,这是最可感慨的。他们即便能正在异国碰头,也被一道无形的樊篱阻隔。1951年11月,以丁西林为团长的中国文化拜候团赴印,时任印度德里大学地方教育研究院客座传授的查良钊(西南联大传授兼训导长)见到团员中有冯友兰等联大老友,坐起来想打个招待,冯等起立走出,避之若浼。1962年4月27日陈源从伦敦致信袁同礼,提及一年前竺可桢佳耦应英国皇家学会之邀来此拜候:“藕舫佳耦客岁来英,弟初无所知,偶闻人言,设法密查,正在其离去前漫谈一小时。据云彼比及英时,曾取该方申明,有亲戚正在英,但愿一晤。虽已获准,尚未排得时间也。渐渐一见,未能详谈。”竺可桢是陈源妹夫,1940年他取陈汲正在沉庆成婚时陈源即坐正在从桌。1963年1月27日,洪有丰(字范五)正在上海归天,袁同礼撰文留念,表达了他对后辈的但愿:“惟望处置藏书楼事业者,能用科学方式输入新知,并能努力于东西书之纂辑,以完成范五之夙愿,而应学术界之需求,此则余殷殷企望者也。”洪有丰的夙愿,也是袁同礼本人的夙愿。袁同礼去国后不克不及取老友互通音问,可是他们热诚供给办事,正在上一直心心相印。罗家伦任台北“国史馆”馆长时几回再三请袁同礼正在美国藏书楼查找抗和史料,他正在1961年5月24日的信上禁不住说:“此种麻烦事劳兄不竭操心,不安之至!好正在为学术的热情,是兄胸中不竭燃烧的也!”这种“不竭燃烧的”也正在《年谱》中闪亮。雷强正在国度藏书楼一曲忙于各类展览的筹谋、布撤展工做,并不属于馆内某一研究部分,可是他努力于袁同礼年谱的编撰,十年如一日,终究完成这么一部多卷本的书稿,该当庆祝。近几十年来,我国出书了为数浩繁的现现代学人年谱、日志、手札和回忆录,卷帙浩繁,令人生畏,然而雷强博采群籍,彼此参证,不时前人之失。例如:1918年3月15日李大钊携北大藏书楼事务员四人去学校,同业的有藏书楼庶务段林,但第二天的《周刊》正在“校闻栏”这段动静时将“段林”错排为“段宋林”。《年谱》中七百余条正文,都表现出他的精细。海外藏书楼的档案,雷强也竭力访求。考释和系年容或有个体值得推敲之处,相信《年谱》出书后藏书楼学范畴和史学界的大雅君子还会会商书中呈现的挑和性问题。我和雷强了解已有十几年了。他的硕士论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跨界撰写了良多现代文学和学术史方面的考释文章,有的难度极大,如颁发于《鲁迅研究月刊》的《钱玄同取赵元任往来书札十一通考释》(钱玄同用拉丁字母写吴音的信件)。雷强利用非论保留正在何处的史料,曾经达到了驾轻就熟的程度。他像奥运会上合适尺度的一位业余快乐喜爱者(amateur),连结了纯粹的热爱,赛出了比职业选手(professional)更好的成就。袁同礼正在他的英文信件中数次利用“a labor of love”这一短语,我想,这部《年谱》也配用“爱的劳做”来描述。




[ 打印 ]  [ 关闭 ]

辽宁百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2019- 2024    技术支持:百禾